全部书画家 你好,!欢迎回来 [个人中心] 退出
申请管理权 修改画家资料
联系方式
  • 联系方式:
  • 13718811023
  • 本站作品是经艺术家及代理人或继承人等授权本网为其开通,并发布其观点、作品等相关信息,由人民画家网(www.arthuajia.com)提供网络资源和技术支持。本网部分文章和图片转载自网络,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所属内容只代表原作者个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和价值判断,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果未署名,则是检索无法确定原作者,作者可以联系我们予以署名更正,或做删除处理。谢谢!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联系电话:4008871023),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谢谢您的配合和给予我们的理解支持。
画家推荐
首页 > 欢迎光临
画家资料

画家姓名:马振声

创作类型:人物

画家性别:

常住城市:全国

出生年月:
联系方式: 暂无,收藏交流联系13718811023
主要职务:

画家简介:

马振声,1939年生,北京人;1959年中央美术学院附中毕业,同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学习,于1964年毕业;1964年至1966年师从著名画家蒋兆和教授做研究生,专攻水墨人物画创作;1973年起到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从事专业美术创作;1994年起受聘为北京语言大学艺术系兼职教授,1999年起任重庆国画院名誉院长。2011年4月,被聘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其中《酒歌图》1979年获第五届全国美展三等奖;《爱国诗人陆游》1984年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聊斋》1993年获首届全国中国画展一等奖;1999年6月在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马振声画展》,并在澳门、新加坡等地举办过个人画展;1999年被收入中华文化经典大系之《中国书画名家》大型系列片。2001年参加中国美术馆由中国美协主办的“百年中国画展”;2002年参加在世纪坛由中国对外艺术展览中心和世纪坛艺术馆主办的“‘世纪风骨’中国当代艺术五十家展”。曾在澳门、新加坡等地举办个人画展。许多作品被中国美术馆等单位及个人收藏。其作品有《天下大事》、《凉山需要你们》、《爱国词人辛弃疾》、《陆游》、《聊斋》、《李清照》、《文天祥》、《东坡与朱竹》、《牧笛》、《大漠回声》、《金秋》、《大雪将临》、《葡萄架下》、《戈壁龙沙起》、《风雪高原》、《西州月色凉似水》等,并与其夫人朱理存合作有《朱理存、马振声中国画选集》、《重上井冈山》等。在当今艺术领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多种角度的争论和试验中,马振声坚定地站在东方文化的土地上,融会贯通昨天和今天的源流,在努力把握人类最基本的情感特征方面深入开掘、多方拓展,将西方现代艺术中某些造型因素的新视角很自然地渗入到某种特定的内容之中,把笔墨表现的气韵与塑造对象的深刻性结合起来,使画面中的形象塑造、诗意表现、情怀深思更富于时代性与现代感,形成一种淳朴平实、完整饱满、张力弥漫的个性化语言范式。著名评论家刘曦林先生认为马振声“为当代中国写意人物画树立了一面旗帜”。马振声教授经过多年的创作实践与教学研究工作,撰写了部分书画理论研究文章。《以线造型,以形写神——蒋兆和水墨人物画创作技法浅析》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纯素之道,惟神是守——散谈中国人物画》,《国画家》,由天津美术出版社出版;《以心观物,物无大小——论小品画的创作》《中国画小品集》,由工人出版社出版;《中西绘画造型观念对比谈》,北京语言大学艺术讲座稿。马振声教授主持了一系列中外学术交流活动及其展览。2004年协调和组织了由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泸洲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国第二届人物画展暨纪念蒋兆和先生诞辰100周年。2007——2009年,主持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及系列学术研讨活动。2008年受聘为中央美术学院2008届博士生中国画、书法专业毕业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主席)。2008年受聘为中国文联主办的第七届造型、表演艺术成就奖,评审委员会委员。2009年4月3日“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暨纪念蒋兆和诞辰105周年”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2009年12月28日至12月29日在北京昌平区温都水城国际酒店三楼大会议厅召开“民生·生民——现代中国水墨人物画学术邀请展”09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美协从事人物画创作的20多年间,他一直沿着蒋兆和先生的道路探求恩师未能解决的问题,渴望建造自己的艺术风格。刘曦林评价:“作为蒋兆和的学生,马振声最终还是脱出了先生的窠臼而寻找到了自己的路。他的作品情调倾向于抒情性。他在延续了蒋兆和创立的以勾线和皴染为特征的水墨形式之外,为了改进笔墨整体关系的不统一,又从传统中寻找解决的方法。”他一方面苦练书法,先攻碑后转帖,由《郑文公碑》到颜真卿体,揣摩其提捺顿挫的运笔要领;另一方面,他于传统文人写意花鸟画的用笔上悟得构成水墨艺术美感的诸多因素,尤其是其中的笔墨韵味与抒情功能。不止于对线的表现性强化,马振声广泛运用泼墨、没骨和破墨之法于人物画创作中,在一定程度上,为水墨人物画的写实造型注入了写意精神和笔墨美感,水墨语言在他的笔下也随之变得丰富起来。马振声的人物画创作都是有感而发的,他不愿意重复那种约定俗成的概念化形象,也不将生活简单纳入画面。他总是尽量充分地集中有关素材,经过反复酝酿、把握、提纯,使朦胧、破碎的印象逐渐变成具体、清晰的形象,使所要表现的人物立于眼前,生根于心底。即使表现历史人物的题材,如《屈原》、《辛弃疾》、《爱国诗人陆游》、《杜甫》等作品,他也是“寄豪情于翰墨之中”,刻画历史英杰那种慨然长叹的悲壮人生和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由于他的人物画创作必经充分、深入而精微的形象酝酿过程,因此他的人物画不管是历史的还是现实的,总给人一种历史多层面的厚重感和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教育经历:

所获奖项:

查看更多
推荐作品
艺术评论